
中方县袁家镇桂花村系贫困村,全村有人口1577人,贫困人口355人,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。近年来,在中方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桂花村把精准实施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和主攻方向,全力强化三项措施,因地制宜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,巩固脱贫成果,使更多农户依托产业发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
理清发展思路 筑牢“风险”防线
为了精准实施产业扶贫,将产业风险降到最低,桂花村坚持从实际出发,因地制宜,理清思路,紧盯市场需求,算好任务、时间、资金、效益“四本账”,完善好产业发展规划。
桂花村五口田组的袁柳青,常年在外经商,看到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,就想回乡发展,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尽一份力量。镇、村了解情况后,立马组织人员与他进行衔接沟通,结合该村实际,充分做好了市场调研,决定在本村发展火龙果、樱桃种植项目。为了防控风险,镇、村干部先后5次带领袁柳青等村民赴贵州、广西等火龙果、樱桃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取经,并与当地产业基地签定了《火龙果、樱桃购种、技术支持协议》。
激励大户带头 引领脱贫攻坚
在脱贫攻坚中,桂花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“堡垒”作用,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发展产业,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,合作社为驱动,带动全村产业充分发展。
推行党支部带企业进村、党员带群众进社、群众带土地进园的发展模式,鼓励袁光顺、覃正金、覃正贤、袁光兴等6名产业发展大户带动全村95户338人发展生猪养殖、大棚果蔬等产业,其中全村火龙果种植基地30余亩,年创收30余万,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100人次;樱桃黄桃种植基地达60余亩,有望在2021年达到创收;大棚西瓜种植100余亩,年创收50余万元,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300人次;鱼腥草种植60亩,年创收20余万元,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50人次。
桂花村二组贫困户袁光早,家中4口人,过去经营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,单一种植水稻。自从村决定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后,在村委会的动员下,袁光早带着自家的1.5亩土地合作入股火龙果种植基地,经过两年的辛苦经营,2019年初始创收,袁他获得分红达2万余元,并且在基地务工收入达1.5万余元。现谈起产业项目发展,他自豪地说:“在村委会的引导与鼓励下,全村的产业蓬勃发展,使许多和我一样的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感谢党和政府。”
拓宽销售渠道 紧密连接市场
桂花村引导基地注重产业产品质量,尽心打造本地品牌农产品,改变单一靠农贸市场加个体销售的模式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、“基地+超市”、“旅游+销售”等多种方式,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。如后盾单位县委统战部利用本单位职能优势,号召民主党派、非公经济人士、党外人士等力量在本村产业生产技术培训、产品包装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、支持,多次向社会各团体宣传推介桂花村山山水水和农业产品,并组织了怀化学院、怀化义工协会等爱心人士赴桂花村考察旅游,带动了本村农产品的销售,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。
如今的桂花村,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,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,一幅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。
责编:杨捷灵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总书记的人民情怀|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”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